close

Quartet, 2012.jpg

 

这部影片,场景优美,人物组合正如从大交响乐中看四重奏如何相合,情节环绕着老人院重建及老人生活各种样貌,结构上以音乐串连,也交代了主角夫妻的问题,真是精致可爱的电影。

其实这片子也属励志性,但我在思索:为何编剧和导演不选青少年的议题(这是励志电影最常写的范围),而要在老年人身上发挥?

从这个故事,我看到——

 

老,是一个限制

如同剧中人,有人膝关节僵硬;有人泌尿系统出状况;有人吹奏管乐,中途会呼吸困难;有人失忆,只记得过去辉煌成就的片段;有人行动不便,须每天坐轮椅;有人重病缠身,很快就离世……这不也是真实世界中的老年现象?戏如人生,人生如戏,是相互呼应的写照。

 

老,也凝聚共同性

正如剧中人,不管以前是多么显赫的歌唱名伶,是彼此较劲的歌坛敌友,是情感轻狂、出错过的夫妻,是不甚出名的小角色,因为「都老了」、「一样老」而有了共同的话题、共同的感慨、共同对前景的惶恐情绪,在共同相聚的环境中(如老人院),可以有更多坐下来聊聊的时间,因为——走不动也是个共同性

 

接纳度是关键

知道老了而难以接受的人,即使如一代名伶的珍,也会因她所「看到」的各样限制而竖起「害怕」的层层关卡,面对组成合唱团的计划,她反而早早把自己「封喉」了。

知道老了但开心接纳的人,就像其他老人,与已知的限制相伴,但每天仍高声歌唱、开心弹奏,有的两人就能成一组欢唱团,有的是四人相约小亭子下,组成弦乐四重奏,在园区不同角落谱出喜乐旋律。

 

老、中、少咸宜

同样这部影片,老年人看,会感到被多方同理心了解、接纳;中年人看,可以延伸想到自己接近退休年纪,视为借镜少年人也可以看,提醒自己如何尊敬老人家、如何从老人的立场帮他想,也能遥望将来有一天「那么老的时候」,「」可以怎么面对。

 

及早学好沟通

如同剧情中珍的为人,年轻时不注意沟通,对丈夫、朋友都留下愤恨,到年老时,也很难开放自己让同伴作朋友,即使走在绿意盎然、花团锦簇的公园,也感觉像在监狱中。

沟通的意识还是尽早从年少时建立起来。虽难免有沟通不良的时候,但随时想起随时改,保持愿意沟通的进行式习惯,即使到了腿瘸脚跛、心脏不好、气管不顺、排尿不畅、倒嗓走音的年纪,也能因活水般的好心情、丰富情感而营造不一样的大花园!

 

有伴同行更好

不管什么样的个性碰撞出什么的人生,到年老时,虽然各人有养成几十年的老习惯,不容易改变,但路途中若真能有彼此了解的好友同行,不时互相提醒一下,还是胜于孤军奋战。就像编剧和导演将他们凝聚在一所老人院中,有音乐串连彼此的生活,每天因相同的兴趣相约、谈论,彼此切磋、打气,也一起计划举办有意义的音乐会,说实在,这样的老人大花园羡煞我也!

 

Quartet, 2012  2.jpg

 

 

【剧情简介】

http://app2.atmovies.com.tw/film/fqen31441951/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艺文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